励志163

励志故事说 小说语录 励志读后感 微小说排行榜 励志短篇小说 励志小说推荐

老了,靠哪个?张英杨保铜电子书+番外篇章+(张英杨保铜)免费版在线阅读

时间: 2025-05-06 13:15:15  热度: 10℃ 
点击全文阅读
老了,靠哪个?张英杨保铜电子书+番外篇章+(张英杨保铜)免费版在线阅读  在乡下,操办老人的丧事,最忌家婆家来人抽饭桌。发生此事,说明丧事办得不好,主家办事不周,有缺陷,非常丢面子。不良影响像瘟疫一样到处传播,导致主家声誉严重受损,受到世人的唾骂和指责。
  杨健生深知关系重大,慌忙爬起来去追牛贩子老表,要挽回影响。刚出村口,就听见牛贩子老表沿途嚷嚷:“哪有这么忘恩负义的人家,把老家婆家来人,塞在偏桌。
  真是人一走,茶就凉啊。老姑爷尸骨未寒,老家婆家来人就不受待见,像打发叫花子一样啊,这不是忘恩负义吗?”
  牛贩子的嚷嚷之声,在空中久久回荡,听得杨健生头皮发麻,追到桃源岭才撵上。
  他跑到牛贩子老表面前,双膝跪下,磕头,上气不接下气地说:“怠慢了老表,坐错了席位,是我的错,对不起。请老表千万别误会。没有娘,哪有我?”
  杨健生说着说着流出了眼泪。“我知道我不会办事,对不起老爹,是不孝子。辜负了爹娘的培养,我很惭愧。”说完又扇起自己的耳光,额角磕破了皮,露出血色。
  牛贩子老表一见此情此景,肚子里的怨气也消了一大半,情绪慢慢平稳下来,细细一想,也怪不得主家老表头上,派桌坐席本是他人之事,也就没再嚷嚷,弯腰搀扶起杨健生:
  “老表啊,说开了就没事。你老表是教师,懂得道理。也不是我故意刁难,上下屋都有例子,有习惯,老家婆家来的人,位置总安排在正桌,这是一种尊重,也是一种起码的礼节。
  当然,也不是说非要那个礼,要是提前对我说一声,我也能答应。座位算什么,不过是个位置,坐上去就格外舒服些?我看不见得。主要挣个理,挣个说法。
  老话说的好,‘饭不熟,汽不匀。猪尿瓢打脸,不痛也羞。传出去,好说不好听。’我若不讲话,别人还误以为咱章家好欺负,随人拿捏,不懂礼数,是不是?”
  “是啊是啊。老表没有错,老表教训的是。是我没安排好,是我失礼,怪不得老表,请老表原谅。得罪了得罪了,真的对不起。”
  “说开了就没事。你事情多,回去吧,回去吧。”无论杨健生咋说,牛贩子老表不再回去吃饭,终究还是走了。
  杨健生也没辙,眼睁睁的看着牛贩子老表离开,他长长地嘘出一口气,总算及时补上礼数,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。
  此时的杨健生。脑袋昏昏沉沉的,陡然出现的一连串意外,让他不乐意,很不开心:
  胞侄媳洪光明不参加老爹的葬礼,胞侄孙也没到,这是杨保铜的责任,必须问责;委托杨保银安排坐位,竟然整出来这么一曲,惹怒牛贩子老表抽桌子,闹成丑话,笑话;
  张英跪日头发誓,脸都丢尽了。越想越气。他要去找叔叔问问,究竟是何道理?
  杨健生拐弯走到墓地旁,掏出香烟慰问正在忙着的八仙们,憋着一肚子气,来到叔叔家门口。
  老远就听见叔叔在家里发怒:“你俩说说,究竟所为何事。闹成这样子,我老脸丢光了。”家庭叔伯都走了,屋里只留下叔叔一家人,再没他人。碰上这事,远房的叔伯不愿当电灯泡,以免惹火上身。
  保银保铜哥俩,从小就惧怕老爹。老爹怒了,就乌天黑地,好像天塌了,内心恐惧。年轻时,老爹做生产队长,指挥几百人口作业,分财分粮,说一不二,没有哪个敢说不同意的。
  在家里,对两儿子,要求挺严,用他的话说:“一块肉要煮熟吃。”意思是说“丁是丁,卯是卯,不含糊。”
  老伴在世时,为了儿子们,经常与杨老头对着干,甚至以命相搏。然而,屡次老伴找上去,杨老头就主动退让,没纠没吵,甚至跑到卖肉的地方,赊来猪肝烧汤,弥补老伴。他俩对了一辈子,拗了一辈子,却从没打过架。老伴理解杨老头,“口恶心善。”样子吓人,其实心软。
  屋外张英窥听父子三人的谈话,没有进屋。
  “进屋呀,干吗站在外面?”杨建生来了,看见张英说。
  “我不进去。”张英回了一句。
  见杨健生进来,杨老头说:“健生也来了,正好。这两个畜生、猪料,唱戏给外人看,丢咱家的脸。驮尼个死人头。”
  杨健生不知进行到哪一步,没有立即发言,而是抽了一支烟,才说:“怪不得叔叔生气,你俩个闹得,这叫什么事啊?尽是些失面子的事。”
  杨健生连抽几口烟,说:“保铜,我先问你,光明为啥不来参加伯伯的葬礼?你儿子龙龙也没来,你女儿在大学读书,赶不上,我不怪她。为什么?你给我解释解释。
  事前,我千叮嘱万叮嘱,一定要叫她娘儿俩来。可是你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。有你这样子的吗?这不光打我的脸,也打你的脸,更打叔叔的的脸呐。
  咱们家从来就重视礼节,哪想到你竟然啥也不顾,任性妄为。道理你懂,我就想知道为什么,你必须给出一个交代,不然,我不会原谅你。”
  “你两站起来,不准坐。一个一个说清楚。说不清,老子不饶你们。”杨老头怒气冲冲地说。老爹好像突然回到了年轻时期的模样,威风凛凛,说一不二。
  杨保铜泪眼婆娑,哑着声音说:“我去叫了,她不做声。叫我咋办?她要与我离婚,我有啥办法?”
  “啥?”杨老头一听,大吃一惊,瞪着儿子问:“到底咋回事?先前来时好好的,咋扯到离婚上去了。是不是你做了对不起她的事?”
  “我没有做对不起她的事。”杨保铜迟疑了一下,“要说起来,也算吧。”他没把话说清。
  “什么?”杨再兴一听,火冒三丈,抡起拐杖朝小儿子头上砸去。杨保铜没料到,老爹真动手,“嘎嘣”一声,拐杖结结实实砸在头上,折了。
  杨保铜顿时眼冒金花,伸手摸了摸头,起了个大疙瘩,他委屈地哭诉道:“你烧伤住院没钱,我动了她的tຊ存折,来不及同她讲,事后又忘了。就这对不起她。
  上次回来看哥,我到村部去了,她和龙龙在哥嫂家吃饭。不知哥嫂对她说什么,回去后就与我大吵大闹,要离婚。能怪我吗?
  后来,有天傍晚,我去长岭初中向她解释,她不但不听,反而赶我走,我只好回成林去。骑车在半路上,被货车挂了,我出了车祸,受伤住院。
  住院我没钱,我的钱早被她转走了。我告诉了她,她也不管。既不转钱,又没去医院。你们说,我咋办?
  她逼我,你们也逼我,这不是把我往死里逼吗?伯伯去火化,我打电话过去催,她的电话打不通,我又打电话给学校,老师告诉我,她请假走了,去女儿那里过年了。女儿在准备考研,不回来。你们说,我咋办?”
  杨保铜哭诉着,听得众人一愣一愣的,没有一个说话,因为太突然了,他们心里没准备。
  “就这些?”杨老头问。
  “你问问哥嫂,他们同光明说了什么?我有什么错?”杨保铜说。
  “我们没说什么呀。你血口喷人,你家出事,咋怪到我们头上来了。”
  “大哥你总记得吧,我向你借钱,车骑到半路没电,到充电站充电,手机里一块钱也付不出。要是我没有动她的存款,她会那样对我吗?
  要不是你哥嫂说了什么,她闹离婚吗?哥嫂总说我拿了娘留下的金银,我说没有,他们不信,今天还跪拜日头,说得了娘留下的金银,大人出门撞车,孩子上不得达板团不得圆。”
  “这是哪个发毒誓?”杨老头气得浑身颤抖,恶狠狠地问。
  “还有哪个,嫂呗。”
  听到点她的名,张英悄悄地走开了。她知道老东西的性格,好汉不吃眼前亏,三十六计走为上。
  杨老头听到杨保铜的叙述,心中泛起阵阵涟漪,脸上露出惭愧之色,久久开不了口,说:“你两去坐吧。”说完,再没有下文。
  一看时机已经成熟,杨保银说:“真是怪事啊,我从小就看见过,娘手里有两个黑木盒子,里面装了金银,还装了宝石。你没拿,难道长脚,走了不成?”
  “我没听说过,更没见过。你说有就有,反正我不知道,你不能冤枉我。”杨保铜说。
  杨老头听了,没说有,也没说没有,默默起身离开,深深地叹了一口气。他上床躺下,眼里流出浑浊的泪。
  为了那点东西,亲生儿子反目,该如何向孩子们解释,又该从哪里说起呢?是该向孩子们说清楚的时候了。
  儿子、侄子都站在床前,等待他的解释。杨老头没说话,翻了个身,面朝里,陷入沉思:
 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国家处在自然灾害严重时期,广大农村颗粒无收,加上西方对我国的封锁,农民的生活异常困难,很多人逃荒要饭。
  此时的杨再兴,正长成大人,思想活跃,干劲足,积极向党组织靠拢,表现得很阳光。
  一次,他去开会,清早路过杨家岭不远的垫子岭,看见一对母女,挽着包袱,被一个男人拉住不放,母女俩苦苦哀求,也不管用。
  杨再兴为人耿直,看不得这对母女遭欺负,就上前阻止。一问才知,这对母女是逃荒的,昨晚在男子家留宿,说好的要付一块钱费用,清早却掏不出,男子不让走。
  杨再兴顿生怜悯之心,将身上仅有的一块钱代母女付了,转身要走。那母亲叫住了他,操外地口音说:“小伙子,请留步。”她拉着闺女上前致谢,那闺女燕语轻声地说“大哥呀,谢谢你啊。”
  杨再兴抬起头一看,瞬间呆住了,两眼盯着姑娘看,老半天挪不开眼,看得姑娘双颊绯红,低下了头。
  “小伙子,家住哪里呀?”那母亲问。
  “杨家岭。”杨再兴眼光仍没离开姑娘,随口回答,心里说“世上竟有这么漂亮的姑娘吗?仙女一样。”
  “小伙子,你看我,不要老看我闺女呀。”那母亲说,“看得她不好意思呢。嘻嘻嘻。你成家了吗?”
  “成家?”杨再兴说,“没有没有没有。我穷得要死,哪个姑娘愿意嫁给我呀。”
  “你看我这闺女咋样?”那母亲说,“实话对你说吧,我闺女也没找婆家,你要是乐意,我为娘的就做主,把她许配给你为妻。如何?我不要彩礼,只要你对她好,还带上我老婆子就行。”
  杨再兴一听,挺会来事,跪倒在老人面前,喊了声“娘。”喜得老太太爽朗地回了句“呃”,及时改口说:“姑爷呀,你就带我们回家吧。”
  这是急水下急戧啊。在逃荒要饭的路上,为了生存,一个母亲,如此轻易地将女儿嫁人,也是除非得已啊。当天晚上,杨再兴请家人吃了顿便饭,就与姑娘睡在一起了。

猜你喜欢

推荐励志短篇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