励志163

经典句子 唯美句子 哲理句子 好听句子 人生句子 感人句子

前传许辞音裴璟续集:全文+番外不要乱捡傻子回家:结局+番外新上热文

时间: 2025-03-29 10:15:00  热度: 28℃ 
点击全文阅读
前传许辞音裴璟续集:全文+番外不要乱捡傻子回家:结局+番外新上热文  离开救助中心时,天依旧亮着。
  这边离地铁站不近,甚至连共享单车停车点都没有,许辞音犹豫了下,最终还是打了辆车。
  司机是个健谈的中年人,扫了眼手机上的目的地,他随口搭话道。
  “姑娘,去幸福里啊,那小区另一边是不是要交房了啊,我看已经施工好久了。”
  许辞音点点头。
  “嗯,上个月二期已经交房了。”
  “噢噢,那边房价还可以嘛,就是位置偏了点。”
  许辞音不是爱和陌生人攀谈的外向性子,应了几句后,她低头看起手机。
  车窗外街景更替,一座座大楼轮换,路上行人影影绰绰。
  许辞音感觉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,甚至莫名有种事情发展不受自己控制的怪异感。
  直到将阿景送回去,那种失控的感觉才慢慢消失,生活再次回到她熟悉的轨道上来。
  银行这时发来了短信,这月的工资到账了。
  虽说她现在任职的公司不怎么样,老板抠门又事多,但起码能保证双休,每月十号准时发当月工资,比同行业那些拖欠几个月的好了不知多少。
  指尖在屏幕上悬空,许辞音盯着短信最后的一串数字发呆,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分配装修款项合适。
  屏幕上方弹出条微信通知。
  [哥:装修开工了吗?]
  作为家里唯一知道她买房的人,许辞音知道,她哥一定是闲到极致了才会问她这些事。
  [没有,还没想好怎么装,全屋定制好贵。]
  许辞音叹口气。
  正如她所想,许辞南现在确实闲到不行,抬头看眼对面抿咖啡的人,他继续回消息。
  [哥:找程栩帮忙啊,他肯定给你打折。]
  许辞音第六感很准,她眯了眯眼,按键盘的速度快了些。
  [怎么突然提到他,你俩现在是不是待一块呢,你又翘班?]
  “咳...咳咳!许辞音是不是学过算命。”
  没想到一下就被她猜准了,许辞南坐直身子,唰唰抽了几张纸巾,开始擦嘴边和桌上的咖啡渍。
  对面动静挺大,程栩敲着键盘,连头都没抬,听到许辞音的名字,他手指微顿,垂着眼,状若无意地问道:
  “怎么了?”
  “没什么,跟我妹聊装修的事呢。”
  两人公司离得不远,现在能聚在一起纯是为了这家店咖啡第二杯半价,摸一下午鱼的同时,顺便痛斥一下该死的大小周制度。
  作为自己心中妹夫的预备人选之一,许辞南在这些人面前莫名有种优越感,拉人凑单时美其名曰帮他妹把把关。
  不过这种话,许辞南也就敢在心里嘟囔嘟囔。
  虽说程栩和他妹年纪差不多,从小到大都是门对门的亲戚,两边家长甚至经常开玩笑说娃娃亲什么的,就连他自己都觉得两人在一起很合适。
  但不知道为什么,许辞音和程栩从小到大就不来电,也不是看彼此不顺眼,但就是......凑不到一块去。
  许辞音最讨厌那种一脚下去踹不出三个屁的冷漠性子,偏偏程栩全中。
  这人平时在家长面前装得人模狗样,私底下见了面连招呼都懒得打一个。
  拉拢几次后,见两人实在合不来,许辞南也绝了那方面的心思。
  ————
  “姑娘,到地方了。”
 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许辞音连车停下都没注意,她拎着包下车,站在路边把打车费给结了。
  网约车扬长而去,许辞音揉揉发酸的眼睛,将目光从手机上挪开。
  大门算是一个小区的脸面,幸福里的开发商将这句话贯彻到底,小区入口装修得很气派。
  像是生怕路人看不见似的,“幸福里”三个大字明晃晃的,绿化面积很理想,也不枉许辞音犹豫了好几个月才签合同。
  房子定得不算晚,6层、8层几个吉利数字都没人抢,许辞音倒是不怎么讲究这些,耐不住中介热情,她最后选了8楼。
  房门是最原始的锁,后续需要自己加装密码锁,她习惯性在包里摸兔子玩偶,摸到一半才想起钥匙扣刚才被自己送出去了。
  压下心中莫名空落落的感觉,她低头仔细翻找几下,揪出了一串钥匙。
  “该买个新钥匙扣了。”
  许辞音自言自语。
  钥匙插进锁孔转了一圈,推开门,水泥混着灰尘的味道迎面袭来。
  八十六平的小房子,两室一厅,几乎掏空了许辞音手里的所有存款。
  她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要买这套房子,自从陪同事出来看房时注意到这个小区,户型概念图就像是刻在她脑子里了一般,久久忘不掉。
  客观来说,在买房之前,许辞音是不缺钱的。
  早年,她父母干运输发家,一辆货车,夫妻二人天南海北地跑,童年的大多数记忆里,她都是跟许辞南两个小孩守在家里。
  跑了多年大车,手里积攒了不少客户和货源,加上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,在外面跑着总不是办法,后来,夫妻俩一合计,拉着车队里的其他伙计联手开了家小型运输公司。
  赶上了时代的东风,公司生意水涨船高,两人并没有过上想象中的舒坦日子,每天忙得连轴转,公司开得越来越大,生意也红火起来。
  孩子自然是没时间管的,所幸兄妹俩放养惯了,吃喝不愁,钱管够,两人早就适应了这样的日子。
  生活费会定期打到卡上,从一开始的几十,几百,到后面几千,几万。
  公司业务最红火那几年,老许每天哼着小调,想着法给儿女补偿献殷勤,礼物也是不眨眼地送。
  这些钱大多数被许辞音存了起来,她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,相反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家里过得都是穷日子,心里自然存着些对那些生活的恐惧。
  别说她了,就连许家夫妻俩,也是用了很久才适应家里有钱了这件事。
  随着接触的人地位越来越高,面对那些老牌世家,知道他们对暴发户多有鄙夷,一家人也懒得去热脸贴冷屁股。
  所以除了一些非去不可的宴会、交际,生活和之前也没差多少,顶多物质更富足了些。
  许家的车队是行业内出了名的安全可靠,公司一天天壮大,上高中时,许辞音身边还是莫名其妙多了一些“朋友”。
  她对她们口中的“大牌”、“奢侈品”之类提不起兴趣,三番五次推掉周末的“姐妹聚会”,时间长了,她们也绝了拉许辞音入伙的念头。
  许辞南身边,这种人自然也少不了,说起来,那一阵,他还真信了那些所谓朋友的拉拢。
  打高尔夫,穿西装,出入西餐厅,花钱大手大脚,许辞音每天闻着她哥身上那股骚包的香水味都想吐。
  不过不得不承认,配上她哥那张脸,富二代的人设还真算是立住了,礼物情书满天飞,有时候都能塞满半个桌洞。
  可惜到了后面,某位二代因为“西装不能机洗”、“西餐厅吃饭居然要给服务生小费”、“高尔夫太烧钱,当个球童倒是不错”等种种原因放弃了自己的人设,开始回归正常人生活。
  很久以后,许辞音锐评她哥当时的思想属于东宫娘娘烙大饼,西宫娘娘卷大葱,与古代那些揣测皇帝用金锄头犁地的农民没有区别。
  从前夫妻俩在外跑车,常年不着家,街坊邻居对兄妹俩多有照顾,因此发迹后,夫妻俩也没有商量着搬家,还出钱在楼外安装了电梯,算是报答。
  外面刮起一阵小风,窗框上没撕干净的包装纸被吹得左右晃动。
  许辞音回过神来。
  按照父母的安排,她和哥哥就该循规蹈矩,留在霖市上大学、结婚生子、继承家业。
  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之家,夫妻俩也早早为兄妹留下保障,几套房产和商铺,足够他们以后的生活衣食无忧。
  但许辞音没有按父母的意愿报考大学。
  十八岁那年,她做过最大胆的事,估计就是在截止前的半个小时,偷偷改了自己的志愿。

猜你喜欢

推荐好听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