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敦煌,我在大漠种田经商沈昭的小说免费阅读(重生敦煌,我在大漠种田经商沈昭的小说免费阅读)全文完整版免费阅读
十里外的县城才行,这一来一去的,又得雇车又得耗费两日功夫,实在遭受不起。
“能买到,回头我就去瞧瞧。”别说箱笼布匹,就是房屋也能买个现成的。
沈昭看见过那种一整套的折叠房屋,打开后地铮窗明,非常干净气派,比县城那些高门大户人家也不逊什么。
只可惜那种东西自己有钱也不能买,别到时候被拉去上火刑。
张山月顿时笑开:“那好,等用过饭阿娘就拿钱给你。”
沈昭点头,添水揉面。
这次她和了一大盆面粉,用去小半袋白面。
因为今日老爹肯定会回家,她要多包一点饺子留给他老人家尝尝。
揉好面,沈昭拎上篮子去院子外菜地割韭菜。
此时菜地内积满细沙,韭菜无精打采地匍匐着,再不割的话,估摸很快就能枯黄。
沈昭边割边抖落细沙,很快割满大半篮子。
理去烂黄叶,又清洗了几遍,这才切碎待用。
此时张山月已经将肥猪肉剁成肉糜,放了一点盐进去搅拌一会儿后,再加入韭菜碎搅匀。
做面饵也叫饺子谁都会,只是愿意费工夫去做的人很少。
只有年节或者腊祭时候,人们才做点出来祭奠祖宗与社稷神。
当然,祭奠结束这些食材还得拿回家食用。
随后,张山月拿着圆木棍擀面皮子,沈昭坐着支踵捏面饵。
不消一个时辰,面饵就摆满五个箅子。
沈衡也勤快起来,主动烧水煮面饵。
只可惜家中陶瓮不大,一次也煮不了多少,还很容易溢出汤水。

阿娘索性将一只只面饵放进蒸笼里蒸,免得费事。
沈昭见到这一幕,心中的购物欲望又升腾起来。
她见识过镜子里面的铁锅与灶台,比自家的好看又好用。
真想买个全套大铁锅回来,自己以后就可以像镜子里的人们那样做菜摊饼了。
不久,两陶瓮的饺子出锅,张山月先盛了一大碗递给儿子:“这碗给你大伯母端去,顺便再叫你堂哥过来用饭。”
侄子今日累的不轻,为自家挑了一担粮食回来,自家总要叫人过来吃顿饭。
沈衡答应一声,端着热气腾腾的大陶碗出去。
张山月又盛了一大碗留给侄儿,再将瓮里的面汤盛到另一只大碗里,与饺子碗一起端去正屋厅堂。
之后重新给瓮添上水,继续煮饺子。
不一会儿,沈衡带着堂哥回来了。
沈德有些不好意思,扭扭捏捏在厅堂内坐下。
沈衡拿来筷子,还有两笼饺子,两碟黄豆酱,兄弟俩对坐开吃。
沈德第一次吃到如此柔软细致的面饵,加上猪肉韭菜的鲜香,顿时惊为天物。
自家也做过面饵,蒸的煮的都吃过,那时就觉得很好吃。
没想到婶娘做的更美味,这面饵皮子细嫩滑口,一点都不糙嗓子。
“婶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了。”沈德由衷赞叹。
沈衡得意笑笑,没告诉堂哥,其实捏面饵的面粉是没有麸皮的。
兄弟俩吃完饺子,又各自喝下一大碗饺子汤,这才端着精光的空碗出去。
这时,张山月又招呼儿子:“阿衡,把这碗面饵端去给董先生。”
沈衡答应一声,磨磨蹭蹭过来,有些不情不愿。
不是他不想孝敬董先生,而是害怕见到先生后又被他提问功课。
自己与长兄都曾是董先生的弟子,跟他学过认字。
后来董先生去边关服兵役,自己这才脱离苦海。
不过,一月前董谊先生又从边关回来了,据说身体不好,提前退了役。
“赶紧去!回头面饵凉了。”张山月催促道。
“知道啦!”沈衡端上碗就走。
行至院门口,忽然遇到风尘仆仆归来的父亲。
“咦?爹你回来的真及时,正赶上面饵煮熟。”沈衡眨巴着眼冲爹笑,有一瞬想将陶碗递到老爹手里。
沈昂没好气睨他一眼,说:“是给你老师送去的吧?回头我也去拜访一下。”
沈衡笑脸瞬间垮下,闷闷应一声,快步离去。
沈昭听到老爹回来的声音,一下子跳起来:“爹!你回来啦!”
伸手将他背上的包袱接过来。
沈昂微笑着走进灶房,将腰间佩刀解下,递给闺女。
“今日也没客人来访,如何做起面饵了?”他在妻子身边坐下,正准备伸手拿蒸笼里的饺子,手背就被妻子轻拍一下:“先洗洗沙尘再吃。”
张山月从蒸笼陶瓮里舀出热水,又添了一些冷水端给丈夫,笑眯眯道:“咱们今日将寒衣都卖了,你带去的那些怎样了?”
沈昂洗着手脸,指指被闺女拿去的包袱:“我带走的也都售光,只是有两件赊账,等他们收到饷钱就归还。”
此时沈昭已经将包袱解开,取出里头的两千零五十钱。“爹,这些钱都让我收着吧,留五十钱给您零用可行?”
“可!”沈昂擦干手脸,接过妻子递来的筷子,坐在矮桌旁吃饺子:“那你可要收好了。”
沈昭点头如捣蒜:“那是自然。”
“咦?今日这麦面不错啊,是用罗筛筛过了吗?”沈昂吃了一只饺子,只觉细腻爽口。
张山月不知怎么回答,只好点头:“是啊。”
正在这时,有人进了院子,高声叫道:“沈亭君可在家?”
沈昭急忙收拢包袱,跑出去查看。
只见院子里站了好几名佩刀戍卒,有两人还穿着自己出售的女式旧棉衣,一红一紫,十分抢眼。
第十七章 :用骆驼运回来
不待沈昭说话,父亲沈昂也紧跟着出来,瞧见来人赶紧拱手行礼:“原来是陈武侯,快快请进。”
说着就把几人往正屋厅堂让。
陈武侯也没客气,与四个属下进到厅堂,陆续在接过沈昂递来的支踵坐下。
“足下怎么想起到敝人这里来了?”沈昂也陪坐在侧,笑吟吟问。
陈武侯回答的单刀直入:“听说你在售卖寒衣,愚便过来瞧瞧。”
旁边一位属下连忙接话解释:“现下气候渐凉,武侯想给家眷选几件衣裳,不知沈亭君家里还有没有?”
沈昂眨眨眼,如实道:“敝人也刚到家,还未来得及问过内子,武侯不如在此先用个饭,待我去问问内子如何?”
武侯等人一听说用饭,也没拒绝,连连拱手致谢:“那就叨扰沈亭君了。”
于是,沈昂还没来得及吃完的饺子,又被妻子端去厅堂待客。
结果五六个壮汉转眼将所有饺子全吃了,幸好张山月偷偷留了一碗给自己跟闺女,不然母女俩就要白忙活一场。
沈昂抽空询问妻女:“家中还有寒衣吗?武侯想买给他家眷穿用。”
张山月只好望向闺女,无声询问。
“有的!”沈昭当即回答:“爹你稍等,我去屋里拿来。”
说罢赶紧跑进厢房,关好门窗。
唤出小铜镜,她疯狂在里头刷货。
这次依旧购买一百斤一包的旧衣,花去三百钱。
只因三百一包的旧衣里头厚实的中长款占了多数。
【恭喜亲亲,您此次购物可获得30交易点!目前交易点总数65.】
【您的货物即将送达!请稍后......】
片刻之后,一个硕大包袱出现在面前。
沈昭熟门熟路拆开大包袱,从里头挑拣出五件大小不一的旧棉衣抱了出去,交给父亲。
沈昂接过棉衣,一言难尽地望眼闺女,匆匆去了厅堂。
原以为陈武侯会挑选两件拿走,结果这家伙看过摸过之后,竟然全要了。
“这些寒服不错,敝人全要了。”陈武侯从腰间取出两吊串好的五铢钱递给沈昂:“敝人这次只带了一千钱,余下的五百钱下月再送来。”
沈昂接过钱,客气笑着道:“不急不急,武侯自便就是,在下倒是收之有愧了。”
“嗳,应该的应该的。”陈武侯与沈昂寒暄一番,带着五件棉衣与属下离去。
目送他们走远,沈昂才转回家中,将钱递给闺女:“他们只给了一千钱,余下的说是下个月再给,我估计拿五百钱收不回来了。”
沈昭接过钱笑道:“没事,反正本钱已经回来,咱们还剩二十件衣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