励志163

个性说说 心情说说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朋友圈说说

历史直播: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(完整版)热文小说阅读-历史直播: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全文抖音热推

时间: 2024-05-28 10:44:02  热度: 54℃ 
点击全文阅读

  各朝代众人:……

  有点想笑,但又有点不敢。

  但为什么这么好笑,他们真的有点忍不住了。

  这离谱程度,就像杨勇挖到杨广墓,霍光抽中海昏侯博物馆礼品,属于是能让他们看见一次笑一次(绝对是善意的)的程度没错了。

  汉朝。

  猪猪倒抽一口气,你别说,还真别说。

  这件事情不能说有点离谱,只能说很离谱。

  一时间,汉武帝都有点无法直视张汤了。

  有一说一,有点酸。

  他宁愿他的茂陵是:惊!据采访,热心市民嬴政疑似挖出茂陵古董。

  也不愿意听到经历过茂陵至少五次大型盗墓,是一只能持续下金蛋的老母鸡这样的噩耗。

  痛,实在是太痛了!

  秦朝。

  并不想当热心市民的嬴政:……

  眉头拧起,并且疑惑,在后世,该不会真的有什么奇奇怪怪的,世界运行程序……

  可以这么说吧。

  算了,直接说玄学吧。

  不然这一次两次的,怎么就能这么玄幻呢。

  当然,比起这个,嬴政更加关注那四个字——

  政法大学。

  好像是个好东西。

  现在国策都转变了,全民认字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,再学点其他东西,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吧。

  ……

  [好,介绍完张汤,我们绕回来。

  那么问题来了,朱买臣跟张汤,又有什么爱恨情仇呢。

  原来,他们还真算是有些关系。

  张汤原先只是个小吏,有段时间一直在朱买臣面前趋承奔走。

  趋承这个词有那么一点点复杂,有趋附奉承,就教、接受教益的意思。

  但这并不是重点,后来张汤成为廷尉之后,发生了一件事情。

  张汤诬告朱买臣的好友严助与淮南王刘安谋反有关,汉武帝下令将严助斩首。

  这话说得有点武断,其中关节其实更为复杂一些。

  过程大概是,元狩元年时,淮南王刘安、衡山王刘赐被告谋反,又因为严助之前跟刘安有一个牵扯,事情也就牵连到严助。

  但汉武帝认为,严助的罪不重,觉得没必要杀他。

  是当时身为廷尉的张汤极力争辩,认为严助出入宫廷,是天子的心腹之臣,却外与诸侯私自结交,像这样的不诛杀,以后就没法管了。

  最后严助的结局你们也知道了,被杀弃市。]

第397章 东汉故事

  [而严助这人,你们其实也认识,我们之前就提到过,就朱买臣进京做官那会儿,把朱买臣举荐给了汉武帝的,就是他。

  而事实证明,在之后的时间里,他跟朱买臣仍然有交往。

  于是,朱买臣在知道了严助就这么被斩首,那叫一个生气啊,且张汤在办理丞相事务时,也多次故意欺侮凌辱丞相府里三名长史,也就是朱买臣、王朝、边通三人,一来二去,梁子就这么结下了。

 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,张汤又开始互相构陷,打生打死。

  先是张汤出招,诬陷丞相庄青翟,说丞相明知故犯,孝文帝陵中瘗钱(陪葬的钱币)被盗一事,全都是丞相的责任。

  朱买臣三人听了,那还得了,于是跟丞相说,“要不这样,与其被动防守,不如主动出击,来个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

  并很快想出法子,“据说商人田信等皆为张汤爪牙,与张汤勾结,营奸牟利,凭此条罪状好教张汤死心伏罪,”

  丞相庄青翟一听,眼睛一亮,觉得这个好,就命令三人代为办理。

  于是,朱买臣、王朝、边通三人暗中命令吏役去抓商人田信等到案审讯。

  一经庭审,严刑逼供,田信只得招认。

  最后张汤得知自己这样,定然是必死无疑,与其独自上路,不如一起陪葬。

  于是便写下遗书,称三长史朱买臣、王朝、边通陷害他。

  写完遗书后,挥剑自杀,当即毙命。

  猪猪看见了张汤的遗书之后,那还得了,只觉得心肝剧颤。心里后悔不迭,当即连最后的体面都不给三长史了,命令抓捕三长史,诛杀抵罪,将朱买臣、王朝、边通绑赴刑场斩首。

  就,这么说呢,这人生经历,你说是反派吧,好像也是。

  但你说他是大冤种吧,好像还真是。

  毕竟从朱买臣的角度上来看,我们并不清楚他做错了什么。

  这让我想起了猪猪跟丞相们的爱恨情仇。

  总而言之,算是被裹挟在政治斗争中的一粒小小炮灰。

  有点冤枉,愿你下次能别再站队丞相了,真的太惨了。]

  虞美人随便说了两句,直接开始下一个。

  [好,我们说完西汉,我们再说说东汉,这个我们得好好找一找了。

  老是找这种的,总觉得不太对劲的亚子。

  说实在的,说到东汉时期,我真的很纠结,不知道要讲谁。

  我想着要是讲大夫的话,在后世最有知名度的那三个我已经给大家讲过了。

  要是讲其他的话,想要查是真的很难查到的。

  但我这人,主打的就是一个不放弃。这不,在众多名医当中,我就扒拉出一个,是东汉时期最有名的一个名医。

  说实在的,说起东汉时期的名医,我们最先提到的肯定是张仲景啊,华佗啊,或者是董奉。

  这三个是最出名的。

  在查阅资料之前我对这个人并不认识,甚至听都没听说过,讲真的还蛮让人遗憾的。

  但我这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。

  原来这个人,他在东汉时期,是一个超级有名的名医。

  他叫郭玉,是东汉时期著名中医学家。

  郭玉是有史书记载的,说他的师祖是一位隐士医学家,即四川涪水附近以钓鱼为生的一老翁,世人不知其姓名,所以称为“涪翁”。

  史志记载:“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,以渔钓老,工医,亡姓氏。”

  并且说涪翁“乞食人间,见有疾者,时下针石,辄应而效,乃著《针经》、《诊脉法》传于世。弟子程高寻求积年,翁乃授之。”

  而这位程高呢,就是郭玉的老师。

  当世名医。少从程高学医术。和帝时为太医丞,

猜你喜欢

推荐朋友圈说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