励志163

经典句子 唯美句子 哲理句子 好听句子 人生句子 感人句子

科举走后门,连中三元震惊无数学子(苏誉顾长乐)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(苏誉顾长乐)科举走后门,连中三元震惊无数学子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

时间: 2024-05-03 14:47:52  热度: 89℃ 
点击全文阅读

顾老头满心期待,只想着这科举快快考完。

......

一连赶了几天路,今天便早早洗漱,然后吃了晚饭。

大家都各自散去歇息。

苏誉吹熄烛火上床,和顾长乐盖着被子聊了一会儿天。

陌生的环境。

但床铺之类的,都是从家里的带来的。

加上赶了这么几天路,都累得不行,而且身边睡的也是熟悉的人,因此两人都没有太认床。

小聊了一阵,便都有了睡意。

......

次日一早。

苏誉久违地跟着顾老头练了一会儿拳。

顾老头见苏誉这架势,就知道自已不在的这段时间,他也有坚持锻炼。

心里很是满意。

练完后,又梳洗了一番,用了个早饭。

天色便亮了。

顾长乐还没起床,苏誉穿戴整齐,带着元宝出门,和自已的同窗们汇合。

除了没休息好的张文远外,其他人精神都还算不错。

今天,。他们准备到省府最大的书屋去看看。

一路上走过去,街上十个人中起码有七八个都是读书人。

而且不少人的目标,明显和他们是一样的。

路上,家里早有安排的杜志和说:“后天报名。”

“报完名后,我让人在城里最大的茶楼订了一个长期的雅间。”

“届时我们一同去那边复习,期间能听到别人谈论起一些科举的事情,也方便我们补漏。”

都是考过科举的人,自然都知道这些事情的重要性。

大家都一致表示同意。

到了城里最大的书屋后,看着这占地面积极大,还有三层的书屋,苏誉都被这规模给震惊到了。

同样是书屋。

他的三味书屋和这比起来,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!

进去后,便看到左边五个大大的书架,摆放的全是科举用的书籍。

书架间已经有不少考生或走动,或拿了一本书在角落里静静看着。

几人对视一眼,都分开往不同的书架去。

等会再集合,把自已的发现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。

苏誉到的这边人比较少。

他拿出一本书看了看,发现这里都是一些杂学的书。

有游记、绘画、话本子等各类书籍。

这些明显对科举没什么帮助,所以这便才会这么少人。

苏誉又往角落移了移,发现这边的书架居然还有算术书。

苏誉抽出几本看了看。

没有太大惊喜,基本就是他所在的那个古代中期的算术水平。

旁边还有一本崭新的书籍,也是关于算术的,看样子是刚到店里不久。

苏誉好奇地也拿起看了一眼。

这一翻阅之下,他皱了皱眉头。

“朝廷发行的书?”

“这时候朝廷发行一本新的算术书?”

再看第一个大章,便是介绍四脚账的!

再往下。

便是以工部制造等为实例的实案,还有算天象等......

苏誉看着,突然有一个自已都震惊的猜想。

监考的主副考官是从京城来的。

而这本书,也是从京城那边出版,送到各州府的。

一般主考官出题,都会有一些关于时事的题目。

所以这次的考题,会不会因为自已给朝廷搞了个四脚账,而出相关的算术题?

第217章 买个安心

苏誉有了这个猜想后,便开始止不住地往这边想。

若是真的考算术,他是不怕的。

在这个科举只重视文章,其他都被视为杂学的年代,苏誉甚至敢说自已比其他考生更有优势。

但这算数,绝对不会是单纯的算术,肯定会与时事或者政治等有一些关系。

所以苏誉决定买下这本书,回去研读一番。

不止这一本,他还翻了翻周围的其他算术书,又拿了两本看起来有些许关联的。

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很久。

书屋里人来人往,但并不吵闹。

苏誉一行人找了个没什么人的角落集合一起。

其他人手中也都各有收获。

张文远和宋有明拿了一本他们此前府城没有的科举书籍,而彭天成手中则拿着几篇单独售卖的文章。

这些都是那些有名的文人学土所写的,看起来和科举也会有一些关系。

院试的时候,苏誉还没什么感觉。

和大家去书院转了转,也没特意准备太多的科举资料。

但到了乡试,这紧张感一下子就上来了。

不止要提前打听主考官喜好,还得留意各种时事和朝廷政令等。

届时会试估计到了京城也得有差不多的操作。

而那些本身就在京城和交通运输比较发达地区的学子们,就能比他们这些相对落后地区的更从容。

彭天成率先说:“这几份文章,都是朝廷重要官员过年期间写的。”

“这一份,更是国子监的祭酒大人所写。”

国子监在京城,是大周的最高学府。

国子监祭酒便算是它的最高官员。

祭酒写的文章,自然会有可能成为科举出题的风向。

众人一听,便赶紧凑到一起看起来。

看完后,发现这文章写的居然只是勉励读书人和赞誉当今陛下勤政的内容。

行文老练,看得出写文章的人功底深厚。

至于别的,看不出什么来。

看完后,发现没什么收获,都不由有些失望。

剩下两篇文章,更没什么特别的。

彭天成挠挠头,有些尴尬道:“我看这些不少人都拿了要买,还以为挺重要的。”

宋有明说:“既然大家都在买,估计也是有用处的。”

“我们也都买上一份,这段时间再慢慢研究研究,看看能否看出什么来。”

文章看完,又看了看其他人拿的东西。

都是些中规中矩的科举教材,胜在够新。

但其他几人看到苏誉手中的算术书,都有些不解。

年后才让他们去搞了什么对句,现在苏誉到了省府又买几本算术书。

这是要做什么?

对句是从科举书籍里面找出来的,还勉强不算是太课外的东西。

但这算术书,就和科举完全没关系了吧?

就连杜志和也忍不住问了一句:“苏兄怎么拿了几本算术书?”

苏誉指着最上面一本说道:“这本书我问过书屋的伙计了。”

“是朝廷过完年后才编制印刷的,也就这个月才送到书屋。”

“可是算术书与我们有什么关系?科举又不考算术。”彭天成说道。

其他人也附和地点点头。

从前朝开始,科举摒弃算学已经很久了。

别说算学,以前还有六艺,到现在也就剩下文章这一样。

苏誉问道:“朝廷要编写书籍,发行到各州府城镇,这事可是由翰林院负责的?”

“不错。”杜志和点头,回道。

“那就有点关联了。”

苏誉说:“这次监考咱们的主考官,听闻便是翰林院事。”

“所以此书的编纂,很大可能他也参与在其中。”

“而且......”

“我去年被圣旨赞誉的事情,大家都是知道的。”

“因为我给朝廷送了一份新的记账方法。”

“而这本书,便有详细记载此种方法,还有不少时政的实例在其中。”

“所以我猜想,此次科举试题,会不会有一些与这本书有关系。”

苏誉这么一分析,顿时就连上了。

在座几人,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。

“还真的有可能......”

但转念一想。

“不说我们,就算是别的考生,都完全没有学过算学。”

“我还是觉得应当不会有太大的关系。”

既然之前都没让学习过的,那出题者肯定也会有所考虑。

主要的题目,肯定不会从这方面出。

不然一个出一些所有考生都不会写的题目,届时阅卷时发现大家都是瞎写,能通过的人寥寥无几。

这样的事情被朝廷知道了的话,主考官是有可能会被定罪的。

所以就算真的

猜你喜欢

推荐经典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