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黛瑶齐孟云小说叫什么-楚黛瑶齐孟云全文阅读
时间: 2023-11-01 10:02:47
热度: 223℃
点击全文阅读
楚黛瑶将药膏递给林氏:“我回来之后,就听说了两位哥哥要升任到五城兵马司任职的事情,可是,大伯母认为,这真的是好事一件吗?”“那不然呢?”林氏耸肩:“比起林州来说,这次好歹是京官,往上爬的机会也更多,还可以每日回家,怎么不是好事一件?”
“可是大伯母忘了吗?五城兵马司是武安侯掌管的。”
“那又怎样?”
“之前两家结了亲,这自然是好事一件。可现在这门亲事让两家闹得这么难看,五妹妹又和大姐姐生了怨怼,往后万一五妹妹嫁过去,再在武安侯跟前煽风点火一番,他的怒火就只能撒到两位哥哥身上。有他打压,恐怕哥哥们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。说不定还会被武安侯随便找个不痛不痒的借口给革了职……”
林氏脸色大变。
她根本没有想过这件事情。
现在被楚黛瑶一提,她才意会到此事的严重性。
“这……应该不至于这么严重吧?那五城兵马司难道就由着他为所欲为吗?”
楚黛瑶不认同的摇头:“那武安侯睚眦必报的性子在京都可是出了名的。”
林氏惶惶不安的点头:“这次退亲,他和我们这一房算是彻底撕破脸了,如果他真的怀恨在心,怎么可能容得下你两个哥哥?”
“可是……可是……现在调令都快下来了,我们也没别的路可以走了呀。”
林氏急的都快哭出来了。
楚黛瑶重新给她倒了一杯茶,递到她手中,然后笑着安抚说:“那可未必。两位哥哥这个时间去林州,在他们回来前,调令是不会下来的。这期间,您便可以想别的法子,为两位哥哥另谋一条光明的出路。”
林氏对这些朝堂之事完全不了解,她惶然不安的握着楚黛瑶的手,哑着声音说:“我倒是想为他们谋一条出路,但你也知道,我一个内宅妇人,哪里懂这其中的弯弯绕绕?你大伯父就更别说了,家里有他没他也没什么区别,更是一个完全指望不上的。”
“你是我们家最有主意的,不如你帮大伯母想想办法吧?”
经过一连串事情后,林氏现在对楚黛瑶是越来越信任了。
此刻遇上麻烦,也率先想到向她求助。
“办法倒不是没有。”
林氏眼睛亮起来。
“如今,各地的军营都在征兵,两位哥哥不如投身军营,以他们的武功,必定升迁极快,说不定要不了两年,家里就要出两位将军了。”
这番恭维话林氏听得耳热,但她还是忧心:“可这军营毕竟要打仗,战场上刀剑无眼,也太危险了……”
功名利禄固然重要,但她一个做母亲的,最大的希望也只是一家安康。
“所以,去哪里的军营就很重要了。”
“似荆州这样常年战事连天的地方自然是不能去的。不如……去青州吧!那里多年安稳,又有我外祖父和舅舅坐镇,大家亲戚一场,他们必定会多多照顾两位哥哥的,有升迁机会也一定会先紧着她们俩。您看怎么样?”
楚黛瑶看着林氏,脸上堆满了诚恳的微笑。
她是个恩怨分明的人。
云景焕云景炎兄弟上一世虽投靠了李澈,但并未对自己做过什么恶事。
所以她才会想说动林氏,将他俩送去青州。
此举一是想要保全他两人的性命,让他们不至于因为站到李澈那边,而酿成什么祸事。
二来,是想削弱李澈在京都的势力。
否则,真让李澈将他俩安插进五城兵马司,只需稍加运作,对李澈来说,便是如虎添翼。
三来,他俩极有可能见过林强,只要他俩留在京都,林强就永远见不得光。
林氏不知道楚黛瑶心里的这些弯弯绕绕。
她越想越觉得楚黛瑶的提议非常好。
“你说……军营那么苦,他们两个会同意吗?”
“两个哥哥是明事理的人,大伯母好好给他们分析,他们自然会同意的。而且如今军中缺人,他们二人愿意投军,皇上只会高兴,说不定还会嘉奖一番,您也不用担心五城兵马司那边不愿意放人。”
李澈想费尽心机想拉拢外祖父,将青州的将士收为己用,让他知道有这个机会将他的人安插进军营,他不会放过这个机会。
只消两位哥哥提一嘴,他就一定会极力促成此事的。
到时候只要给外祖父修书一封,让他暗中派人盯着这两兄弟,也不必担心他们在军营里翻出什么风浪。
若是幸运,说不定还能将他俩当成一个突破口,从李澈给他们下达的命令中窥探先机,进行反制。
林氏喜不自胜,连番道谢后拿着药膏离开了。
楚黛瑶让南枝给自己研磨,写下一封信,封好火漆后说:“你去找林管事,让庞桓宇明天来一趟。”
这封信不能落到其他人手里,必须找个绝对信得过的人亲自跑一趟青州才行。
而且,她另外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庞桓宇去办。
第二天一大早,庞桓宇就来了,同时还带来了最近三个月,所有铺子的账本。
楚黛瑶将早已备好的信封交给他,再三叮嘱一番后才问:“最近生意上的事还顺利吗?”
“铺子上倒是一切顺利,不过夏季海上飓风多,这两个月也就只出海跑了一趟,如今铺子上的存货已经不多了,等办好姑娘这件事后,应该就会组织下次出海了。”
“不着急,安全最重要。”
楚黛瑶思索一番后问:“如今账上有多少银钱可以挪用?”
“除去本次出海需要用到的银钱,账上能挪用的银钱大约十五万两左右。”
“若是我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,把这些银子全部拿去买粮食,你有门路吗?”
庞桓宇讶然:“姑娘此举何意?”
第176章和我赌一场
“幽州衡州衢州今年的大旱你可知道?”
“知道!但此次大旱并不严重,虽然有不少农作物受损,但目前看起来,顶多也就比往年减少四成左右的收成,还不至于到颗粒无收,造成粮价暴涨的地步。”
楚黛瑶摇头:“我看未必!”
这三地的秋收时间比京都这边晚,大约在一个月后。
她上一世的记忆告诉她,幽州衡州衢州确实逃过了这次大旱,但后来却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。
铺天盖地的蝗虫将眼看着就要收仓的粮食全部蚕食殆尽。
颗粒绝收,饿殍遍野。
幽州衡州衢州地处平原沃野,历来就是产粮大户,大周朝所有的军营都依赖着这三地的粮食供给。若这三地的粮食绝产,那他们连自己都没有吃的,又怎么卖给朝廷?
朝廷无粮发给军营,就只能向商户收购。
当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,必定会造成粮价暴涨。
到时候有价无市,拿着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粮食。
楚黛瑶无意靠着屯粮坐地起价。
她另有所求。
但庞桓宇却皱眉,不太认同的说:“虽然说这是姑娘的钱,您可以随意支配,但此举是不是太过冒险了?除了这三地外,其余地方尚且还算丰年,粮价虽然可能会有一定的涨幅,但和我们要承担的风险比起来,那点利益实在不值得冒险。”
毕竟不是正经粮商,这么多的粮食,光是找库房囤货就是一个大麻烦,还需要找大量的人看守,避免被盗,更别说水火等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……
还有购粮时为了打通关系所花费的银钱。
粗略算算,粮价至少要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,才能保证有利可图。
但现在的行情,这基本是不可能的。
楚黛瑶知道庞桓宇心里在担心什么。
但她也没办法拿前世今生这种怪力乱神的事情来糊弄他。
她思索一番,换了个话题问:“你还记得大周朝上一次大范围的蝗灾是在何时吗?”
“大概得有十年左右了吧?”庞桓宇是聪明人,楚黛瑶一点拨,他就立即意会过来,诧异的问:“姑娘是说这三地会发生蝗灾?”
“可是,这蝗灾来的毫无预兆,姑娘又如何得知今年一定会来呢?”
他满脸的不可置信。
楚黛瑶想了想,信口胡诌:“我平日闲暇无事时喜欢看一些杂书,最近正巧看了一本前朝的书,里面记载了前朝农商方面的一些事情,其中提到了一点,说是每隔七年左右,便会有一场浩大的蝗灾。我对此保持怀疑,便又找来了大周朝立国以来的所有农商记录,你猜怎么着?”
庞桓宇下意识咽了口口水,艰涩的问:“时间对上了?”
“对!大周朝立国以来大大小小闹过二三十次蝗灾,其中规模巨大的有十一次,时间周期在五到八年左右。而距离上一次大规模的蝗灾,今年已经是第九年了。”
换言之,从概率来说,今年出现蝗灾的可能性非常大。
“但这也不是百分百准确,兴许可能是明年,甚至后年呢?”
楚黛瑶摇头:“我被梅玄机掳走时,走的全是乡间小道,和不少百姓打过交道,曾听他们抱怨今年的蝗虫多了不少,所以我猜想,这个周期怕是在今年要应验了。”
这自然是编出来骗他的。
但庞桓宇听了后却轻蹙眉头:“先前我也听我父亲提起过此事。”
楚黛瑶笑意加深:“怎么样?要和我一起豪赌一把吗?”
庞桓宇热血沸腾。
过了许久之后,他狠下心一咬牙说:“我是姑娘的人,断没有您想办事,我给您拖后腿的道理。您将要求大概说说,等我将信送到青州后,就办理此事。”
楚黛瑶微微笑起来,当即与他商讨购粮屯粮的细节。
末了,她提醒他:“未免引起有心人的揣测,所以不能在京都及其附近郡县购粮,幽州衡州衢州也不行,到时候真出了事情,被那些人知道咱们有这么多屯粮,必会来抢。”
“再有,约束好手下的人,此事切莫声张,千万不能让人知道你们是从京都去的。”
“姑娘放心,若有人问起,我们就说是出海的粮商,不会引人怀疑的。”
“你办事我自然是放心的。”
定好此事后,楚黛瑶心下稍安,笑意盈盈的问他:“我听说你日前回了趟上樊庄,如今正是秋收的日子,不知道上樊庄今年的收成如何?”
说起上樊庄,庞桓宇脸上也浮现出一抹笑意:“拖姑娘的福,之前修整了清水河后,今年的水患问题得到了解决,所以今年庄子上的收成很不错。父亲说过些日子,粮食晾晒的差不多了,必定给您送一些来。”
两人正聊着,南枝从外面打了帘子进来:“姑娘,老夫人派人来叫您去一趟。”
庞桓宇见状,忙起身:“姑娘还有其他事情,我就先不打扰了,等我将事情办妥后再向姑娘汇报。”
事情已经说完,楚黛瑶也不再挽留。
亲自将他送了出去后,才问南枝:“怎么回事?祖母这会儿叫我作甚?”
“刚刚武安侯府来人了?”
“来的是谁?”
“只来了武安侯母亲一人,带了两个婆子,直接去了清晖园,没过多久就老夫人就遣人去凝霜院叫了五姑娘,结果五姑娘只去了半刻钟左右,那位老夫人就告辞离开了。”
楚黛瑶皱眉:“只叫了五姑娘?”
“对!”
这有些出乎楚黛瑶的意外。
她以为这位老夫人是上门正式退亲的,至少也应该叫上林氏母女才对。